10月28日,媒體報道因使用“滴滴”惹官司,“滴滴打球”被北京知產法院判侵權,並賠償70萬。而與此類似的另一個軟件“滴滴拉屎”也頻頻在網絡上被提及。
不過,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核實發現,“滴滴拉屎”子虛烏有,*早出現在5年前的一篇網文中。
近日,網傳視頻稱有兩款軟件火爆網絡,其中一款軟件名為滴滴拉屎,該軟件可導航至附近廁所,並且根據價格可選擇坑位規格,比如豪華坐便器、實惠尿壺、商務蹲坑等。與此同時,另一款軟件"便了麽"還可記錄便便形狀顏色。
對此,有好奇的網友去搜索發現ioses係統上僅支持“便了麽”的獲取和安裝,而“滴滴拉屎”在安卓係統和ioses係統上均找不到,不過通過瀏覽器找到了安裝包並安裝成功。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這難道是“滴滴”和“餓了麽”新開發的業務?但經查詢,兩款軟件與“滴滴”和“餓了麽”並無關聯。
對此,還有網友聯想到“滴滴打球”被判侵權以及“今日油條”被“今日頭條”訴至法院的事件,提醒稱“滴滴拉屎”是否侵權?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以“滴滴拉屎”為關鍵詞搜索發現,2015年3月12日,一篇署名作者為楊震凱、題為《滴滴拉屎APP,估計100億美金!》的文章介紹了發明的背景、使用方法、前景。
“很多人都遭遇了‘上廁所難’的問題,廁門前排隊竟近30人,排隊幾十分鍾才能上到廁所。為應對此問題,我團隊特研發了這款App,滿足13億人口的拉撒問題,讓如廁不再是問題,同時,讓廁所主人充分利用閑置廁所資源,賺取人生的額外一桶金。”文中描述稱,首先,進入到主界麵點擊“我要拉屎”選擇想要的坑型,出門在外也可以預約拉屎……“在中國,平均每3個人,使用一個廁所,保守估計中國有,4億個廁所,而這些廁所90%閑置並不產生經濟效益。”
不過,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通過微博聯係到該作者,認證顯示他是“新媒體管家”的創始人,對於“滴滴拉屎”這款App,他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開發過,“我不知現在出來的這些消息是怎麽回事,我當時隻是寫了一篇文章,然後就火了,內容都是虛構的。並沒有實際開發出來。”
另據企查查App顯示,2015年11月份“滴滴拉屎”已被北京互動百科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了文字類型的著作權登記。
但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致電互動百科公司後,一位自稱工商備案部門的工作人員稱,不清楚公司與APP的關係。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宋霞 實習生 張睿
本文轉載自百度新聞科技,內容均來自於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係茄子视频免费观看予以刪除!